和预想的一样,在寻访关于法国家居的有关信息的时候,记者几乎是一筹莫展。在各大建材市场,你能看到的满眼都是意大利家具、美国家具,法国家具几乎等于零。而且由于我们接触的是“大欧洲”概念,于是法国家居就很轻易地淹没在“欧洲家居”的概念之下了。
于是我们通过人来寻找法国家居,有旅法的设计师,也有到中国工作的法国人,在采访中,几位在法国生活过的中国人都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普通的法国人对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包括家居的了解,要远远多于中国人对法国的了解。这讓我们觉得这种探寻很值得一做。
还好,通过一番苦苦寻觅,通过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共同讲述和记录,法国家居的模样终于露出了一些概貌———虽然只是鳞爪之像。
普通家居,一个物件就是一个故事
巴黎的房子大多都是老房子,出于对老房子的保护,以及一辈辈巴黎人的生活传统,在普通人的居室当中,生活的感性积累是远远大于设计的。在巴黎生活了一年多时间的室内建筑师連志明这样告诉记者。虽然在巴黎生活的时间不算长,但出国前职业是室内设计师的連志明,其感悟无疑是具有一定发现性的。
下图就是連志明记录下的一个普通法国人的居室情况。这是巴黎市区里的一家普通人的一个普通居室,和其他千千万万的普通巴黎人一样。在这个居室里,主人对居室的“设计”是从每一个物件开始的,每一个物件重要的不是搭配的需要或者设计的需要,而是对过往的一种坚持,每一个物件是不是适合装饰,或者适合功能不是重要的,有故事才是其最後存在的理由。
看到那个吊灯了吧,那是这家主人的父辈给子釹留下的一个美丽故事:这盏灯是男主人的父亲和母亲在热恋期间从意大利买回来的,儿子成家後,灯和父辈的浪漫一起保留了下来。
連志明介绍说,法国人就是这样,房间里的一幅画,可能是爷爷留下的;或者一部自行车摆在房间里成了装饰,那或许是主人儿时得到的一个圣诞礼物等等。法国人在居室的布置当中非常注重这一点,他们很在乎居室里存在的每一个家具或者装饰品都具有讲述性———主人会非常自豪地向感兴趣的客人讲述每一件家具背後的故事。至于工业化的板式家具,在大部分法国人眼里是轻飘飘的。
对于此类居室的形成,法国人基本上没有装修的概念,有的是一种个人的积累和搭建。所以,我们经常会提及的———即使是旧房装修———色彩的协调、家具的布局、功能的划分这些东西在法国这类居室中是次要的。这和我们现在说的轻装修重装饰有些许类似,但其更有对生活的一种感性认识。
一个普通的法国人家,那盏灯是父母热恋时期买下的,现在又照著两个年轻人的心。
新住宅,“室内建筑设计”
不同于老城区的新住宅,因为在结构、空间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法国家居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或许对我们更有“装修”的借鉴意义。王珂,另一位在法国生活过的中国人,向记者介绍了很多新鲜而有趣的法国家居的情形。
下图是一个地处巴黎城郊的法国家居照片。在这个房子里,几乎没有我们居室中常見的隔墙一类的划分空间的“硬件”。这个房子的空间区分全部是通过家具来实现的:卧室、客厅、餐厅全部存在于同一空间,在这里,空间可以互相借用但又相对独立。在这个房子里,法国人的浪漫天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床前的大玻璃窗根本就没有窗帘,据说主人的作息基本上是随著太阳的出没而定,太阳落山,洗洗上床,第二天,阳光透过无遮拦的大窗户洒在床上的时候,起床。
王珂介绍说,虽然这个房子在设计上很“设计”,但其设计的土壤还是基于独特的法国家居文化:这个家在一定程度上很能体现法国“新房装修”的一些特点———在室内注重的是“空间建筑”,注重的是空间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
在这个房子里,大部分家居、灯都是主人自己做的,或者从旧居搬过来的,王珂介绍说。
对于前一点,相必大家都会有感觉,欧洲人的家居“DIY”是一个习惯,法国当然不例外。这里要说的是材料的施工细分程度,比如壁布,在法国就有专业的壁布施工公司,这种非常细分的公司一方面是法国家居体系的一个特色,反过来看,正是这种非常细分的专业施工保证了法国家居并不存在所谓某某风格的居室概念的存在,所以说,法国的居室基本上都是非常“主人化”的,如果非要说风格,只能说是“法国风格”。
一个现代的法国家居,但其设计土壤还是独特的法国家居文化。